心理学家阿伦森做过一个实验,他把四段访谈录像放给实验者,然后让他们评价其中人物:
第一段录像中,是一位非常优秀的成功人士,取得非凡成就,谈吐不俗,表现自信,没有一点羞涩。
第二段录像中,也是个非常优秀的人,不过他有些害羞和紧张,采访时还不小心把桌上的咖啡碰倒了。
第三段录像中,接受访谈的是个非常普通的人,整个采访过程不太紧张,但也没有什么吸引人的发言。
第四段录像中,也是个普通人,在采访的过程中,他非常紧张,和第二段一样,他也把咖啡弄倒了。
结果发现:最受喜爱的不是第一段录像中完美的人物,而是第二段中打翻咖啡的成功人士。
PAPT.1
什么是出丑效应
“出丑效应”也称“犯错误效应”,是指才能平庸者可能不会受人倾慕,而完美无缺的人,也未必讨人喜欢,最讨人喜欢的是相对优秀又带点小缺点人。


比如实验中打翻咖啡,不仅不会影响人们对他的好感,相反还会让人从心里感觉到他很真诚且值得信任。




如果一个人表现得完美无缺,我们从外面看不到他的任何缺点,反而会让人觉得不够真实,恰恰会降低他在别人心目中的信任度。
PAPT.2
出丑效应的日常表现
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,“出丑效应”无处不在。比如,你可能记得那个在演讲比赛中忘词的学生,他的尴尬表情和即兴发挥却赢得了全场的掌声;又或者,那个在聚会上跳舞跳得乱七八糟的朋友,他的搞笑表演让大家笑得前仰后合。这些都是“出丑效应”的生动例证。


PAPT.3
出丑效应的应用
对于已经严格要求自己的人们来说,学会适当地宽恕自己,偶尔会出错也无伤大雅。如果太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,要求自己不能出错,在身边人面前一直小心翼翼,反而会适得其反。


要明白,人们喜欢真实、自然的人,而不是那完美无缺的人。所以,不必过于在意自己的形象,大胆展示自己的优点和缺点。

我们要学会从失败中吸取教训,不怕犯错误,因为错误是我们成长的阶梯。
PAPT.4
出丑效应的启示
在校园中,你有没有这样的同学,他平时有些“大马虎”,看起来不是很细心,也偶尔犯错,比如上课迟到被批评,但一遇正事又能全神倾注,在自己职责领域做的极佳这种“反差感”让人们更愿意和你交往。
在人际交往中,要充分发挥自己的魅力,但是不要刻意包装自己,过分掩盖缺点,把真实的自己呈现给对方,真的非常受益,也容易吸引同样真诚的人,拥有深交的朋友。


总之,优秀的人犯点小错误,不仅是瑕不掩瑜,反而会让人更加喜欢你。
但需注意!!偶尔出点丑可以让人更受欢迎,但不是说优秀的人要故意出丑来哗众取宠。

